欢迎登陆旅游笔记网!
旅游笔记

被北京 “挤” 出来的定州行:一座小城藏着的千年惊喜与意外松弛

决定去定州,多少带点计划被打乱的 “被迫感”。原本的河北之行,是冲着集齐八大辽构去的,可掐着日历一算,时间总差那么点意思。索性改道北京 —— 可转念又想,既然都到了河北地界,北京近在咫尺,不去说不过去。


但北京这地方,热闹是真热闹,累也是真累。景点扎堆,人潮汹涌,光是想想脚底板就发疼。想着以后去北京的机会多的是,这次便只抢了故宫和国博的票,其他的索性留到下次。


麻烦出在行程表的星期一。这天大多数博物馆都闭馆,若留在北京,要么费腿暴走,怕影响后续逛故宫和国博的精力;要么窝在酒店休息,可北京的住宿费实在不便宜。左思右想,目光落在了定州 —— 它离北京不远,消费不高,还有 “天下第一塔” 开元寺塔和号称 “地级市博物馆天花板” 的定州博物馆,简直是为 “休整日” 量身定做。


后来发现,这临时起意的选择,反倒成了意外之喜。

住进宋街:推开窗就是千年风景

把酒店定在宋街是个明智的决定。清晨拉开窗帘,定州博物馆的飞檐和开元寺塔的轮廓就在眼前,青灰色的古建筑顶着晨光,恍惚间像闯进了某幅古画里。宋街本身也热闹,白天是古朴的商业街,傍晚亮起灯笼,夜市的烟火气便漫了开来,小吃摊的香气、戏台的锣鼓声、游客的笑闹声混在一起,让人忘了这是座小城。

定州博物馆:在地级市看见文明的厚度

早就听说定州博物馆是 “地级市的天花板”,进去一逛才知名不虚传。六个展厅按时间顺序铺开,从汉代的王侯气象到北朝的佛国光影,从定瓷的莹白雅致到地宫的千年秘藏,像翻阅一部立体的河北史。


汉家陵阙展厅里,最打眼的是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文物。掐丝镶嵌金辟邪浑身鎏金,角上的纹路细如发丝,据说头上长两角为 “辟邪”,长一角为 “天禄”,古人靠它镇宅驱邪,如今看来更像件精美的艺术品。银缕玉衣也让人驻足,数千片玉片用银丝缀连,虽不及金缕玉衣奢华,却更显低调的贵气。连展厅角落的绿釉红陶厨师俑都透着憨态,左手握刀、右手按案,仿佛下一秒就要切出香喷喷的肉丁。


北朝佛陀展厅是另一种震撼。定州自古盛产大理石,又地处交通要道,成了北方佛教造像的中心。这里的佛像多是 “残件”—— 没有佛首,或缺了佛手,可那衣纹的流转、身姿的柔婉,比完整的造像更有韵味。透雕思惟菩萨像尤其惊艳,繁复的背光里藏着飞天、莲花,连菩萨坐的台座都刻着三只小狮子,每一根线条都透着虔诚。最特别的是一尊双思维菩萨底座,虽只剩底座,上面的彩绘却鲜艳如昨,红、绿、蓝三色交织,让人想起北朝工匠调颜料时的专注。


天下大白展厅是定瓷的主场。作为北宋五大名窑之一,定瓷的 “白” 不是单调的白,而是泛着青或黄的柔光,像月光落在瓷面上。馆里藏着不少定瓷的 “小心思”:结带柄的壶柄像打了个蝴蝶结,压棱的腹部模仿金银器的弧度,还有镶着金银边的 “棱扣” 瓷碗,据说当年是宫廷的心头好。可惜镇馆之宝白釉刻花龙首净瓶不在,只能对着相似的展品想象它的模样。


尘外千年展厅藏着更大的秘密。静志寺、净众院两座塔基地宫出土的文物,把宋代的虔诚与精致掰开了给人看。鎏金錾花银碗上的花纹细得像发丝,蓝绿色的玻璃瓶据说是从西域传来的,最妙的是一串琉璃葡萄,紫中带透,逼真得让人想伸手去摘。地宫的封门砖上还有施舍人写的墨书,字迹歪歪扭扭,却透着千年前的郑重。


逛到后来,偶然撞见一个首饰特展,清代的鎏金点翠嵌宝龙凤冠直接把人看呆了。点翠的蓝像从天上裁下来的,宝石在灯光下闪着光,旁边的步摇、发簪也各有巧思,原来古人的 “首饰盒” 里藏着这么多浪漫。

开元寺塔:“天下第一” 的遗憾与真实

从博物馆出来,几步路就到了开元寺塔。这座北宋的塔号称 “天下第一塔”,是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。可真站到塔下,却有点懵 —— 入口要绕一大圈,登塔的票早就卖完了。看了看别人拍的视频,连蒙曼老师都在塔内感慨:“苏轼当年在这题过字,张舜民也题过,可惜现在都找不到了。”


塔的外观倒是气派,层层飞檐像叠起来的翅膀,斗拱、雕刻都透着精细。可凑近了看,砖石上满是岁月的痕迹,有些地方还补过。对比它当年塌落时的老照片,忽然觉得这份 “不完美” 才更真实 —— 它就这么站了近千年,经历过地震、战火,却依然在定州的天际线上挺着腰杆。

北庄子汉墓:砖头上的汉代密码

下午打车去了北庄子汉墓,也就是中山汉墓。下墓道的时候挺兴奋,可到了墓室里,只剩下复制的棺椁和金缕玉衣。倒是墓顶的砖让人挪不开眼 —— 为了砌成半圆形的拱券,每块砖都被打磨成不同的形状,工匠还在砖上刻了记号,像给砖块编了 “身份证”。


最有意思的是石刻馆,488 块汉墓出土的铭文石刻镶在墙上,字体介于秦篆和汉隶之间,笔画里还带着点生涩的稚气。这些石刻记录着采石的地名、工匠的名字,甚至还有参与修墓的郡国和县邑,原来两千年前的工程,也讲究 “实名制”。旁边的碑林里还有清乾隆的御笔、关帝诗竹碑,可惜大多被拓片盖住了,只能对着 “雪浪斋” 三个字想象当年的风雅。

大道观玉皇殿:壁画里的明代繁华

从汉墓出来,走路去了大道观玉皇殿。这座明代的殿宇看着不起眼,推开殿门却被四壁的壁画惊到了 —— 明万历年间的沥粉贴金壁画,画的是帝王出巡和天宫盛景。帝王的龙袍用金粉勾勒,云彩像真的在飘,连宫殿的栏杆都画得一丝不苟。阳光从窗棂照进来,壁画上的金粉闪闪烁烁,仿佛能听见画里的车马声。

吃在定州:罩饼里的烟火气

逛累了,总得尝尝当地的味道。直隶安家罩饼是必打卡的,店里的 “一罩一”(一两牛肉配一两饼)分量刚好。牛肉卤得酥烂,饼吸饱了汤汁,咬一口满嘴香。素颜鱼香肉丝酸甜口,笋丝脆得很,总督豆腐用日本豆腐做的,滑嫩入味。最贴心的是阿姨送的梨汤,熬得稠稠的,甜而不腻,喝下去浑身都暖了。

署衙、贡院与旧居:慢下来的时光

第二天慢悠悠逛了定州署衙和贡院。署衙里的大堂、二堂透着森严,让人想起古装剧里的审案场景;贡院的魁阁号舍很特别,一层是考生答题的小格子,二层供着面目狰狞的魁星,据说能保佑考生高中。院子里的两棵老槐树据说是乾隆种下的,枝繁叶茂,像在给过往的考生遮阳。


对面的晏阳初旧居不大,却让人心里沉甸甸的。这位平民教育先驱的故事藏在老照片和手稿里,他说 “欲化农民,必先农民化”,原来近百年前,就有人为让更多人读书识字而奔走。


离开定州那天,阳光正好。这座被临时加入行程的小城,没有北京的喧嚣,却用博物馆里的文物、古塔的沧桑、街头的烟火气,拼凑出一种难得的松弛。或许旅行的意义,就藏在这些不期而遇的惊喜里 —— 你以为是 “不得已” 的选择,到头来却成了最难忘的片段。


免费领取出游锦囊(留言后快速对接)

已有 1826 通过我们领取到了攻略资料

姓 名:

联系电话:

留言备注:

首页 |旅游度假 |旅游景点 |旅游攻略 |旅游笔记 |美食推荐 |景点商场 |旅游问答 |旅游资讯 |关于我们 |网站地图